用户感知自己的期望
用户心理影响感知
先入为主的概念,会影响用户的第一印象。
如果不告知用户这张图的内容是什么,用户可能会认为这张图只是5个单纯的色块;如果告知用户这张图是建筑物俯视,那么他们首先会想到的就是几个建筑物的块;但是如果先告知用户这是一块大的反白广告牌,那么他有可能就会先看到LIFE这四个字母。所以在UI设计中,要对每一个可点击的按钮或组件建立正确的用户期望引导,让用户在点击后在新页面看到“正确的”“符合自己期望的”东西。

用户经验影响感知
在用户使用APP或者WEB时,个人经验会影响他们对于点击按钮或者链接的功能感知,而不是看清屏幕上的实际内容;设计者总是会以为用户会看清屏幕上有什么然后再进行操作,但是用户的经验会影响这一判断;所以在进行UI设计时要遵循统一的设计规范与交互规范,不要作出容易误导用户操作的设计;
上图是一个常见的对话框的设计,包含了“返回”“下一步”这两个常见的功能按钮,在连续点击三次“下一步”按钮,页面跳转三次后,第四张页面上的按钮位置变化了,这就会造成用户的误操作,可能会使用户产生困惑。这就是用户在前三个页面上的经验影响了他们在第四个页面上的判断。

环境影响感知
第一眼看到这两个单词,你心中想的是什么?
“THE CAT?” “THE CHT?”
我想,大部分人心中所想都是“THE CAT”,上端收缩的H字母,在不同的环境中,影响了用户的感知。

用户目标影响感知
用户提前建立的目标会过滤他们的感知,使与目标无关的事物被提前过滤掉。例如:

这是淘宝网首页,现在建立一个目标:找到“充话费”这个功能。
|
|
|
|
|
|
|
|
|
|
|
|
|
|
|
|
|
|
|
|
找到了么?那么现在不看这张图,告诉我,“充话费”这个功能区域里,还有什么其他功能?
如果你回答出来2个其他的功能,那么:我的淘宝账号里有几个“待收货” 有几个“未评价”?
我想大部分人都很难回答出这几个问题,因为我们在带着目标解决问题的时候,通常会过滤对于其他相干事物的感知。
或许这里我不提及,你也许也不会发现,在上图的左下角,你还获得淘宝赠予你的100元优惠券(当然这是我虚构的)。
总结一下,当前的目标影响我们感知的机理是什么?有两个:
① 影响我们注意的是什么
感知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我们始终移动眼睛、耳朵、手等去寻找周围与我们正在做或正要做的事最相关的东西。如果我们在淘宝首页去寻找”充话费”这个功能,那些能够引导我们去完成目标的对象就会吸引我们的眼睛和控制鼠标的手。我们会或多或少地忽略与目标无关的事。
② 使我们的感知系统对某些特性敏感
当我们在寻找某件物品的时候,大脑能预先启动我们的感官,使他们对要寻找的东西变得非常敏感。例如,要在一辆大型停车场寻找一辆红色的车,红颜色的车就会在我们的大脑扫描众多车辆时时跃然而出,而其他颜色的车几乎都被忽略且不会注意,虽然我们的确“看到了它们”。
对设计来说意味着什么
- 避免歧义:
避免显示有歧义的信息,并通过测试确认所有用户对于信息的理解是一致的。当无法消除歧义时,要么依靠标准或者惯例,要么告知用户用你期望的方式去理解歧义之处。 - 保持一致:
在一致的位置摆放信息和控件。不同的页面上提供的相同的功能的控件和数据应该摆放在每一页相同的位置,而且它们还应该有相同的颜色、字体、阴影等。这样的一致性能让用户很快的找到并识别它们。 - 理解目标:
用户去用一个系统是有目标的。设计者应该了解这些目标,要认识到不同用户的目标可能不同,而且他们的目标强烈左右他们能感知到什么。在一次交互的每个点上,确保提供了用户需要的信息,并非常清晰的对应到一个可能的用户目标,使用户能注意到并使用这些信息。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本文永久地址:https://blog.yayuanzi.com/25324.html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